这些差生类型,你的孩子是哪一种?
1、苦学无效型
很多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学习上,但学习效果却不佳,似乎学习的努力程度与学习效果并不成正比。
事实上,真正影响学习效率的并不是学习时间的长短,很大一部分是缺少针对长、中、短期学习的周末计划,缺乏对学习时间的精细管理,甚至正是因为不善于休息,不会劳逸结合而导致了效率低下。
解决方案:
制订计划,使学习目标清晰可见,学习时间有章可循。掌握方法,把握学习的黄金时间,合理、高效利用时间,利用有效的时间有效的学习。形成规律,固定学习时间,劳逸结合,高分回报。
(添加每周微课微信公众号,专业的妈妈成长平台,每周邀请知名大咖进行线上辅导,更多育儿干货等你来领!)
2、粗心大意型
孩子很聪明但学习就是粗心大意,怎么办?有的家长常说:我孩子挺聪明的,哪样都行,就是有点粗心。
粗心马虎不是学习应有的态度,有不少学生就是粗心马虎造成的1分之差而错失了理想学校。粗心马虎,归根结底是习惯养成的问题。
如果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考试时心里一紧张,粗心、马虎的问题又升级了,考试分数当然大受影响。即使是再聪明的孩子,也会因为粗心大意而丢分数,影响到学习成绩。
解决方案:
激发学习兴趣,在快乐的氛围里学习,定制学习计划,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,专项注意力训练,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,端正学习态度,增强课业责任感。
3、偏科型
孩子偏科该怎么帮助他?某一门或者几门功课成绩特别好或一般,同时剩下的功课成绩特别差或较差,这种情况可以称为“偏科”。
其实偏科也是一种正常现象,并不可怕,同学们对各门课程的兴趣不同,投入的精力不同,各科的成绩难免存在差别。一旦这个差别比较大,被人意识到了,便成了偏科。
偏科现象出现的高峰期在初中,这与初中生特定的心理、生理以及课程的加重有关。学生一旦出现偏科现象,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,往往会造成烦躁和厌倦,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厌烦情绪,很可能波及其他学科。
解决方案:
正确认识障碍,排解不愉悦的心理体验,激发“弱科”兴趣,锻炼学习意志。发挥“强科”之长,以长促长,取长补短。
4、思想涣散、上课走神型
怎么防治孩子上课走神。听课是学习的关键环节,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。
学校给每个学生的每天规划了6-8个小时的上课时间,当别的同学上课在专心听讲,自己却上课走神,毫无疑问自己的学业就要落后了。上课走神,就会造成知识疏漏。
很多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就是因为思想涣散,课堂上注意力经常不集中,所以导致基础薄弱、知识生疏等等一系列学习问题。
解决方案:
生动讲,巧抓学生兴趣点,吸引学习好奇心,专心听,老师一对一解疑难,集中学习注意力敢于问,师生合作交流,共同提高课堂效率,重点记,课堂勤记笔记,上课不再开小差。
家长可以这样辅导孩子
1、家长不能责备打骂
面对家长发脾气、责备和打骂,孩子的心理感觉一定不好。
孩子就可能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,或者干脆故意拖延,来表示对家长的反抗。
平静的态度,耐心的沟通,相信你会知道孩子的想法。
2、教会孩子必要的技能
孩子做事磨蹭,往往是还没掌握做事的技巧。
家长必须教会他们,如何合理安排,以提高做事的效率。
要指导孩子的做事步骤,手把手地教孩子,一步步地做事。
3、化整为零,“列待办清单”法
当孩子为任务发愁时,家长首先要教他们化整为零。
教导孩子把作业分成几个小部分,列好待办清单的做事方式。
再帮助他们从最重要的部分开始,或者从最喜欢的部分开始。
4、“倒数计时”法
“倒数计时”是以设定截止时间的方式往回倒数。
父母可以跟孩子讨论,估计完成任务所需时间,然后倒数设定“截止时间”。
在此基础上,父母需另外设置一个“半截止时间”,提前提醒孩子。
5、正面奖励,强化好习惯
建立奖励式规则,是鼓励孩子马上去做的好方法。
让孩子写出自己的喜爱清单,作为完成任务的奖励。
当你选的奖励正对孩子胃口时,便能对孩子发挥惊人的影响力。
如果孩子连续一周或一个月,都表现良好,可以给与额外奖励。
奖励玩游戏和好吃的,让儿子养成了迅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。
要注意的是,无论是哪种奖励,都不能养大孩子的胃口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